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竞争性情报取胜的例子。企业竞争性情报在1980年代兴起。企业竞争性情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达到竞争目标,收集竞争对手与竞争环境的信息并转变为情报的系统化过程。竞争性情报对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所显示的作用越来越大。1997年美国有关部门曾经作了一项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情报的贡献率不可小觑: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宝洁为8%、通用电气为7%、惠普也是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
竞争性情报≠传统谍报
不久前,全球著名的国际竞争情报专家、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现已拥有1万多名会员)前主席约翰。普莱斯特(JohnPrescott)博士来到中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以美国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竞争情报与新产品开发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为人们开启了一种新的国际视野。
“一想到情报,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提起那些情报人员,许多人还会联想起那些从事危险和特殊任务的间谍。但谍报和情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竞争情报是一种监视竞争环境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并根据客观事实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据普莱斯特介绍,国外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表明,企业想获得的竞争情报95%可通过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途径获得,其中80%的信息就潜藏在企业内部,雇员与外界的联系是这些信息的重要来源。
猜你也喜欢:老年人怎样打发日子(日子,打发,奔头,理想,时间) 给西安老友打电话。夫人接着
老年人怎样打发日子(日子,打发,奔头,理想,时间) 给西安老友打电话。夫人接着,说:“老头搓麻将去了。打发日子呗!”
给北京亲戚打电话。他接着,说:“刚刚从外边遛达回来。天天出去遛达。打发日子呗!”
他们都已经退休。
“打发”,辞典说,是“消磨”的意思,举例就是消磨时间、消磨日子。那“消磨”又是什么意思呢?辞典说:是“度过”,但属于“虚度”,也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地度过,譬如“虚度岁月”。这让人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句子来。还有“蹉跎岁月”。
每个人都在打发日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大同小异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的方式方法。
准确地说,是日子即时间在打发我们。在这场游戏中,日子即时间是永恒的,人是短暂的,日子即时间处于主动,人则被动。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包括帝王将相,稍逊风骚的也罢,略输文采的也罢,都给日子打发走了,日子照常运行,永无止境。
然而有趣的是,青少年少有说“打发日子”的,说“打发日子”的多半是老年。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青少年有理想、有奔头。理想和奔头使他们不感觉时间难熬,不感觉逝去的时间是被打发掉了的,而是达到理想和奔头的一个过程。这是很诱人的。我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读大学三年级,他的电子邮件昵称“为理想奋斗”。他每天东跑西颠,大事小情都做,乐此不疲。他若是也闭目养神,我想,那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景来,体面的职位,丰厚的收入,声名鹊起,衣锦还乡。他因此而不会陷入“打发日子”的窘境。
这样,就引申出一个情形:一些老年人感觉自己是在“打发日子”,并且想方设法地去“打发日子”,那是因为失去了理想和奔头,也没有了养家糊口的担子,没有了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压力。他们仿佛轻松了,却又沉重了起来。日子变得难熬。“打发日子”成为一个又轻松又沉重的话题。
也许,对于老年人而言,“理想”这词汇太过沉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也许,“压力”这词汇也太过沉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担。试换个词汇来说,譬如“想法”、“念头”。老了,活着,总应该有个老了还活着的“想法”和“念头”。这“想法”和“念头”总应该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活着,而不是相反。还应该进一步想想,怎样才能活得高兴、快乐?我想,就是有点事做,有点寄托,从这点事、这点寄托中寻找快乐。譬如,我老了,我还活着,我就要好好看看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辽宁舰出海,嫦娥登月,祖国繁荣昌盛,我高兴,我快乐。譬如,我喜欢唱歌,音乐细胞一向比较活跃,单位有个老年合唱团,我就参加,时不时温温旧歌,练练新歌,我听着自己的虽老仍美的歌喉,也听着老朋友、新朋友的别有一番滋味的吟唱,我高兴,我快乐。或者养养花,写写字,从中得到一点感悟,得到一点长进。如此等等。也无妨搓搓麻将,逛逛大街,调剂嘛。这样一来,那日子就不愁打发不了,反倒有滋有味,舍不得匆匆度过。
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和念头,过我的老年日子,退休生活。我有时写一幅毛笔字,写自己作的诗词,兴致来时不禁手舞足蹈。我有时上网,发一篇自己写的博文,网友每有留言,常让我眉开眼笑。我有时和朋友们聚会,座谈,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谈得兴高采烈。我有时自己动手做一款美味佳肴,自己和家人咀嚼着,品尝着,舌尖上美滋滋的,心里头美滋滋的。我有时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偶有所得,会心一笑。我有时出门走走看看,先前到过的地方旧地重游,发现新变化,先前没到过的地方初来乍到,看到新妙趣。我于是有了一个感悟:持平常心,做平常事,好好生活,天天快乐。老了,做的事情很小,也不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有事做,有寄托。
猜你更喜欢:说什么好呢?(太多,还手,理发,睡前,我说)
儿子最近特别愿意干家务:跟
说什么好呢?(太多,还手,理发,睡前,我说)
儿子最近特别愿意干家务:跟在身后进行所谓的“打扫”——虽然扫得跟垃圾场一样脏;只要打开洗衣机就去拿盆子和洗衣粉,或者抢过碗将碗底儿尽量吃得干净,然后飞跑着将碗和小勺送到厨房,让在客厅的我很快就能听到一串金属相撞的声音——他把他的专用餐具直接飞投到了洗涮池里了!又或者只要看到我在做睡前准备,就赶紧去关电视、关能力范围内的灯、睡前拿小尿桶、早上再送走……
还特别会示爱——每天睡前吻我两下,早上也要先吻两下,才开始让我给他穿衣服,呵呵。(怪不得有了孩子的女人会忽略丈夫,不只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哦。)
最有趣的是,他必须要我坐在他的摇摇车上,然后在后面跑着推我,直到推得浑身是汗,或者推不动了。有时也会休息一会儿,再提出让我坐车的要求,继续推,直到玩得我不忍心,直到玩得我必须要分散他的注意力玩别的。
总是在这个时候,我会不经意想到,上了幼儿园,他还是跟小朋友这么玩,怎么办呀——这玩法他多吃亏呀!可是转念又安慰自己,人为什么这么自私呢?只要儿子好好的,他健康,他快乐,他茁壮阳光地成长着,这不是很好吗?也就释怀了。
隔天去理发,正巧听到理发师训自己两三岁的儿子:他打你你不能还手呀,你的手啦?微微转头看那个挨吵的小男生,他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似乎无所谓,似乎也不是特别理解。我微微地笑了一下,就听理发师说:我儿子真是木,别人打他一下,他连还手都不会,总是挨打,教了他几次总是学不会。气死我了!我无言以对。是呀,我说什么好呢?他没有还手也许只挨了一下子而已,可是还了手呢?碰到比他小的还好些,比他大的呢?无非是多挨几下。有些道理,他大了自然就懂了,太多的经验和大道理不见得就适用于正在成长的小孩子。我总觉得中国的小孩子就是因为接受了太多经验和束缚,才会显得像一个模子里的复制品;也正是由于被接受得太多,失去了很多自己原本拥有的、正在拥有的、会拥有的。那多可怜可悲呀!
所以,一向伶牙利齿的我当时什么也没说。还是那句话,在那个时候,面对一个对孩子那样要求的母亲,我说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