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思绪进入赛跑的状态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提升你的心情,你试过吗?例如,在你婆婆令你发疯的时候,给自己30秒的时间列出过去她对你的好,你就会感觉好多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头脑并没有出现什么美好的事情,迅速转移到其他她对你不好的地方,快速的思考消极的方面也可以改进你的心情。研究人员认为快速的思考可能会让大脑释放美好感觉的化学物质,让你分心。
2、对生活进行排列定位
研究显示,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立刻提升你的心情,减少疼痛,增强免疫系统。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在核磁共振影像中确实的看到这一点,它记录了大脑伏隔核(NACC)区域的活动的变化,它通过释放天然的镇定剂,多巴胺来回报你吃饭,性爱(和大笑)。当有压力产生,或者你感觉想要发怒的时候,有意识地让自己咯咯笑:上网看一段有趣的视频,或者停下来找个同事闲聊一会。另外,关注一下生活中不曾预期的一些可笑事情,来对抗头脑中消极的想法。
3、反思一下零售疗法
你在商业中心刷卡,感受快乐之前,阅读下面的内容。为了从你的金钱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要为了经历而花钱,而不是为了物品。经验丰富的消费者对花钱吃一顿大餐或者听一场音乐会很随便,而且比那些把大把的钱花在物质,比如服装或者珠宝上要更加开心。而且还有额外收获:经历会让你花费更多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一双新鞋子只是你个人的行为。
4、展开一张笑脸
有很多有利证据证明仅仅微笑,看起来开心就会让你更加阳光。研究表明即便是脸部的肌肉变化就可以提高你的幸福,一个好的姿势也有同样的效用。这被称作脸红效用:适当在脸颊上涂抹些腮红,你需要微笑。
微笑作用很大,因为如果你把自己表现的像是一个开心的人,你就会得到所有积极的结果。你得到了更多的朋友。人们对你更好,并且这些事情能够让你看到真真正正的效果。
猜你也喜欢:目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强制制定(目标,自己的,都是,制定,事
目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强制制定(目标,自己的,都是,制定,事情) 目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强制制定
一
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你是最容易获得成长的,因为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凝聚所有的注意力,随时随地的思考帮助你获得所有偶然的灵感。
有目标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航行的方向,知道前进的未来在哪里,哪怕是盲目的目标。
但是对我自己来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无目标状态”。每天活得也很平淡,不知道自己真正奋斗的未来在哪里,只是简单的重复当下的生活,也不知道该如何储备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上大学时,因为一节课,偶然间为自己上大学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那个时间段内,忽然就把所有的心思都凝聚起来了,有了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不断的寻找各种机会“练手”。
毕业的这两年,真的是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二
前几天参加一个小社群的交流,就10个人的小组,一起探讨职业转型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其实老师讲的知识点和理论,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喜,相反倒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听到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问题时,我感觉明白了一点:人生的目标,工作的目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你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情,忽然间学习到的,忽然间得到的,而是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这个目标的制定过程非常的主观,非常的蛮横无理,非常的自我。
比如我就是希望自己在2017年学会10种新技能,比如我就是希望自己在2017年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哪些条件的工作。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你的决断。决断的意思就是可能有理性的分析,也可能完全是感性的选择,但是这个决断的过程,会统领未来这个目标的全部时间精力和思考。
制定目标,而不是遇到目标。
所以我想想自己这些时间,我总是在期待一个未来的事件可以帮助我找到目标,或者期待某一天学会了什么事情,学会了怎么做事情,从而找到目标,甚至是天下掉下一个可以激发我内心的目标出来。真是图样图森破。
目标需要制定,而不是降临。
三
如果制定的目标无法激发自己内心的激情怎么办。
换句话说,自己的这个目标,其实唤醒不起自己的兴趣。这个问题是我之前一直被困扰的。
但是现在用另外一句话来自我回答就是,享受不是兴趣,付出才是。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在真正付出心血之后,才能找到其中的趣味性的,浮在表面的东西都是很肤浅的,不是真正的兴趣。所以在你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强制性地扔给自己一个,坚定的去做出一些成绩出来,便可以了。
四
怎么才能更好的给自己制定目标呢。
我自己有一个笨办法,在笔记本上,给自己建立专门的收集箱——“想做的事情”,一时间偶然想到的事情,全部记录在这个收集箱里。这些事情可能并不会全部执行下去,甚至很多都是头脑发热,但是写下来的都是某一刻的自己非常想去做的事情,其中蕴含了一种内在的激情所在。当你开始挑选了几个去做时,记录时候的激情也会泛起,然后找到做的简单的动力。
向着目标出发,就是这一小步。
五
其实还有一点,“目标”和“愿景”要区分开来。
“愿景”是一个大时间周期的畅想,比如未来五年你希望具体是什么样的,未来十年你希望具体是什么样的,这些愿景的描绘帮助我们找到一个大时间周期的自我坐标。
而“目标”是一个短期的里程碑,比如半年之内,一个月,一周等等,设定这个目标需要尽可能的精确,符合SMART原则,也就是具体的,可达到的,可衡量的,和此前做的事情有相关联的,有时间限制的。
愿景是未来的描绘,目标更加的精确,更易被衡量。
一个目标,就像一个小的项目,一个有一个项目的完成,就是自己向前实实在在的迈进了一步又一步。
作者:Mervin方式 猜你更喜欢:莫高窟(3)(莫高窟,唐代,洞窟,壁画,主人)
唐
莫高窟(3)(莫高窟,唐代,洞窟,壁画,主人)
唐代画面中的那些世间人物,不管是盔甲将军、西域胡商,还是壮硕力士、都督夫人,都神情飞扬、炯炯有神。更难得的是,我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分明看到了吴道子画派的某种骨力,甚至在背景山水中还依稀发现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那一派的辉煌笔意。欢乐,就此走向了经典。走向了经典还在欢乐,一点也没有装腔作态。
除了壁画,唐代的塑像更是有血有肉地展示着自己的风姿,不再清癯,更不再呆板,连眉眼嘴角都洋溢着笑意,连衣褶薄襞都流泻得像音乐一般。
唐代洞窟中的一切都不重复,也不刻板。我立即明白,真正的欢乐不可能重复,就像真正的人性容不得刻板。结果,唐代的欢乐诱发了长久的欢乐,唐代的人性贴合了永恒的人性,一切都浑然一体。恍惚间热闹的洞窟里似乎什么也没有了,没有画,没有雕塑,没有年代,也没有思考,一切都要蒸腾而去,但又哪里也不想去,只在这里,在洞窟,在唐代,在吴道子笔下。
突然,精神一怔,我看到了一个异样的作品,表现了一个尽孝报恩的故事。与一般同类故事不同,这个佛家弟子是要帮助流亡的父母完成复国事业。我心中立即产生一种猜测,便俯身去看年代标示牌——果然,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
安史之乱,像一条长鞭,哗啦一声把唐代划成了两半。敦煌因为唐军东去讨逆而被吐蕃攻陷,因此,壁画中帮助流亡父母完成复国事业的内容并非虚设。
悲壮的意志刻在了洞壁上,悲惨的岁月却刻在了大地上,赫赫唐代已经很难再回过神来。此后的洞窟,似乎一个个活气全消。也有看上去比较热闹的场面,但是,模仿的热闹只能是单调。
在单调中,记得还有一个舞者背手反弹琵琶的姿态,让我眼睛一亮。
再看下去,洞窟壁画的内容越来越世俗化,连佛教题材也变成了现实写生,连天国道场也变成了家庭宅院,连教义演讲也变成了说书人的俗众故事会。当然这也不错,颇有生活气息,并让我联想到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瓦舍和诸宫调。
唐宋之间,还算有一些呆滞的华丽;而到了宋代,则走向了一种冷漠的贫乏。对此我很不甘心。宋代,那是一个曾让中国人拥有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朱熹、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的时代啊,在敦煌怎么会是这样?!我想,这与河西走廊上大大小小的政权纷争有关。在没完没了的轮番折腾中,文化之气受阻,边远之地只能消耗荒凉。
到了元代,出现了藏传密宗的壁画,题材不再黏着于现实生活,出现了一种我们不太习惯的神秘和恐怖。但其笔触精致细密,具有装饰性,使人想到唐卡。
这是一个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窥互征的时代,蒙古文化和西藏文化在这一带此起彼伏。倒是有一个欧洲旅行家来过之后向外面报告,这里很安定,他就是马可·波罗。
明清时期的莫高窟,已经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记住。
当我在夜色中这么匆匆回想一遍后,就觉得眼前这个看上去十分寻常的“小山包”实在是一个奇怪的所在。
它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也是半部中国艺术史,又是几大文明的交汇地。它因无比深厚而长久沉默,也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恰如喧闹总是浅薄的表情。
但是,就像世界上的其他事情一样,兴旺发达时什么都好说,一到了衰落时期,一些争夺行动便接连而至。除了我们一再感叹过的莫高窟藏经洞事件,藏经洞之外的壁画和雕塑也成了争夺的对象。
莫高窟本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交往的现场,这下倒成了某些人对中华文明很不讲情义的见证。他们如果看上了什么要有所动作,总需要给它的主人打个招呼吧。主人是谁?只能是莫高窟历代开凿者、续建者、绘画者、雕塑者、供养者、巡礼者的血缘后裔。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人群,不应该偷偷绕过。
主人再穷再弱,也总是主人。
主人再不懂事,也总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