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能解茶中的毒(咖啡因,牛奶,茶多酚,喝茶,咖啡)

牛奶能解茶中的毒(咖啡因,牛奶,茶多酚,喝茶,咖啡)

日期:2018-11-30 18:55:59    编辑:赵葶    来源:互联网

牛奶能解茶中的毒(咖啡因,牛奶,茶多酚,喝茶,咖啡)英国人有喝茶的传统,但与同样热爱饮茶的中国人相比
牛奶能解茶中的毒(咖啡因,牛奶,茶多酚,喝茶,咖啡) 英国人有喝茶的传统,但与同样热爱饮茶的中国人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浓浓的一杯红茶,搀上牛奶和糖后,茶叶之清香不减,而苦涩味顿消,饮用起来味道更加浓郁、绵长。不过,这种饮茶方式更大的好处则在于,牛奶还能为茶解毒。

  英国不仅是“全民喝茶”的国度,也是西医药理学发展最早的国家,对喝茶与健康的关系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英国皇家医学会经过研究后,郑重告诫国人:喝茶时应加入牛奶解毒。

  茶叶中含有一种天然成分———“茶多酚”,其中又分为两大类———可水解的茶多酚和缩合茶多酚。前者含抗癌物质,具有预防正常细胞癌变的药理作用。但与此同时,缩合茶多酚喝多了,却有可能增加食道癌和口腔癌的患病率。

  众所周知,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在茶里搀入牛奶后,其蛋白质和茶多酚相结合,能使茶多酚较容易地被胃肠吸收,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

  另外,茶或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这同样是一种适量有益、过量有害的物质。1980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就曾警告孕妇,应尽量避免摄取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其主要依据是咖啡因会使母老鼠生下畸形的小老鼠。1993年12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也指出,每日摄取321毫克(相当于3杯煮咖啡或6杯泡茶)以上咖啡因的孕妇,流产几率是其他孕妇的3倍。

  咖啡因还会令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骨钙就会随尿液流失,若不注意补充钙质,很可能造成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咖啡而且终生(45年以上)保持这一习惯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脊椎骨和髋骨的骨质疏松;而每天喝至少一杯牛奶以补充钙质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喝牛奶还能消除咖啡因中的慢性毒素。


猜你也喜欢:珍惜每一个微小而平静的幸福(逆境,的人,软肋,山里,经
珍惜每一个微小而平静的幸福(逆境,的人,软肋,山里,经历过) -1-

我有一个朋友,曾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原生家庭不幸福,加上性格内向,让她将学业作为唯一的寄托,也确实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

在外人看来,24岁前的她,人生低开高走,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大风大浪,也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挫折。

名校毕业,名企工作,还有一个从大学时就在一起的男朋友,仿佛人生大事就差结婚生子了。但她的状态却一直很压抑,常聊的也都是些消极和焦虑的事。

24岁本命年那年,命运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没有失恋,也没有失业,而是患上了抑郁症。

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她走出抑郁一年多了。因为那时社会对抑郁症有很多误解,除了家人和男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

整整半年多,她睡不着觉、脑子变迟钝、记忆力变差,无法工作,极度自卑敏感,害怕见人。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她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和我见面,也很少联系。

更要命的是,那时的她感觉不到快乐,只有无尽的消极和恐慌,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一层毛玻璃。

她说抑郁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正是经历了那段日子,才让她的心被打开,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坐在我面前的她,此刻脸上充满阳光,我能感受到她身上满满的正能量。

-2-

今年夏末,我参加了一期户外领队训练,完全是真实的野外生存体验。

从山里回到家中,我第一时间给自己煮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美滋滋地晒了朋友圈。

有个朋友评论说,就一碗泡面还晒,至于么?

我傻笑。当我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谁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一行10人,每天要在山里负重行进几十公里,吃住都在野外。

所以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一碗面对于刚从山里回来的我意味着什么。

经历过逆境的人都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碗面。

-3-

我们都希望一帆风顺,我们都不想经历逆境,但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

经历过逆境的人,会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

如果说铠甲是更强大的内心,那么软肋就是更能感受和珍惜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幸福。

而在逆境到来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微小而平静的幸福,这样无论逆境何时到来,只管迎战就是了。

作者:厦九九

猜你更喜欢:老中医(老中医,药铺,中医,中药,不通)

老中
老中医(老中医,药铺,中医,中药,不通)

老中医

叶剑秀

在乡下,老中医被称作先生。无论男女老少,说不准啥时候就有了疾病,偏僻乡野,指望的就是老中医。老中医是千家万户离不开的人,他能为人祛病疗伤,送去健康平安,很是受人尊重。

家里有了病人,一家人就像闹了灾荒,急忙去找老中医,乡下人管叫请先生。病人在老中医心里是平等的,无论贫富,有请即到。老中医把医德看得很重,他明白患者的痛苦,无论酷暑严寒、白昼更夜,治病救人是至高理念。老中医请到家,似乎就请来了福音,一家人恭敬有礼,屏住呼吸,凝视老中医慈祥平静的神态,试图从脸上读出某种吉凶。老中医也是神奇,手在脉搏上把过,仿佛摸到了五脏六腑,脾虚胃寒、肝脏火旺,一准说得准,而后问些症状,话语带些委婉:“无甚大碍,两服药即可痊愈。”这话说出来,极似一剂吉祥告慰,家人便长松一口气,患者的病情似乎也就轻了一半。老中医掏出药笺和粗壮钢笔,行云流水般开出药方。那字迹极是潦草,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临走老中医嘱咐,生姜、大枣做引子,家人便记得牢。

我和村里的老中医极熟,算是忘年之交。他的药铺与村里的学校一路之隔,那时我在学校做民师,常到药铺里去。药铺三间门面,后面是大院子,天气好的时候,院里晾晒许多不同颜色的中药,混杂的气味沁人心脾。

最初吸引我的是药铺里的对联,门口贴着“运回川广云贵正宗药材,遵奉汉唐宋明炮制法术”,药架的两旁则写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时间久了,常听老中医讲中医药理,或是药理哲学。我不仅佩服老中医的医术,更叹服他的博学,甚至对中医有些痴迷,以致后来对中医及中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信奉。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听老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常之人,病变之时,人的阴阳失衡而出现阴阳盛衰,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有序,升清降浊,气血顺畅,五脏六腑通泰,四肢百骸得养,内外整体和谐,使得“阴平阳秘”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变之时,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甚而逆乱,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毒”邪内积;五脏六腑不调,四肢百骸失养,内外整体不和,则病变由生。

人生疾病有几种表现:气滞塞不流,而血脉不通,则生麻;气血皆不通畅,则生木;人已麻木,即见病象。病生疼痛,疼痛皆有原因,疼因寒而生,痛因径不通而生。中医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疗疼,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疗痛,乃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老中医讲的是药理,中药是讲究阴阳互补的,我从中却听出了玄妙的味道。人体犹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气脉不通,则生病态,须调理,须医治,不治则乱,贻害无穷。

我时常惊叹中医和中药的深奥和神秘。不同的草药,经过煨炒烘焙炮制出来,依靠老中医的感觉器官望闻问切,获知人体内脏的信息,而后将中药混合一起,煎煮服用,让一个病态危重的患者康复起来,这便是奥妙了。

村街那几间药铺,曾经是村人的精神依托,治愈了多少人的病痛。后来逐渐走向衰退,见证了老中医的失落,那时我已经离开村子多年了。

药铺至今犹在,替代老中医的是他的儿媳妇,改作西医了。

老中医已年过八旬,依然康健,却不再行医。我曾问过其中缘由,老中医无奈地说,现在的人都喜欢西医。西医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省事,见效快,几片药粒,仰脖咽下,病就好了。中医太烦琐,中药需要煎服,谁还愿喝那些苦水子啊!反正积下大病有医院呢,也都能住得起。偶尔村里有患顽疾的人,还去找老中医,他也不会推辞,他丢不下那份乡情。

近几年,中医逐渐受到青睐,有人慕名前来求治,老中医婉言拒诊。理由是,现在的中药材皆为人工种植,大都未经炮制,用药很难把握。药料少了,不治病;多了,唯恐误人。

中医乃为我中华瑰宝,在医学上的退隐,尤其在民间的黯然消失,无论如何都让人怅然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