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求的三种境界,人生最高境界一句话

人生追求的三种境界,人生最高境界一句话

日期:2018-11-30 21:09:29    编辑:魏编    来源:互联网

放下大境界,人能放下,自在轻松(放下,就会,小男孩,在此,山溪)  成功对我们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如
放下大境界,人能放下,自在轻松(放下,就会,小男孩,在此,山溪)

  成功对我们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心就会很累,灵魂就会变得沉重,整个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下坠落。如何解救自己呢?放轻松!如何放轻松?放下!
  
  僧问赵州:“一丝不挂如何?”
  
  赵州说:“放下吧!”
  
  僧说:“一丝都不挂了,还放下什么?”
  
  赵州答:“那就挂着吧!”
  
  说“放下”两字容易,若真能放下,人生大事也就了了。这个和尚还执着于“放下”两个字,所以我们常自以为已经放下了,但是在潜意识里或是在微细的意识中才正抓得紧呢!
  
  放下大境界,人能放下,自在轻松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的禅宗寺庙,六祖惠能就曾在此受戒。
  
  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便能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游客中有人在禅房向老僧求教何为“放下着”。
  
  老僧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在玩耍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了进去,结果竟拔不出来。他父亲费尽了力气也帮不上忙,遂决定打破瓶子。但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
  
  没想到小男孩却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不行啊,爸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就会失去那一分钱硬币的。”
  
  有些人可能会笑小男孩的愚笨。但是,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执意地抓住那无用的“一分钱”,而不愿意去获得自由啊。
猜你也喜欢: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笔记(懂得,知识,自己的,目标,才会)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笔记(懂得,知识,自己的,目标,才会)

  只要依靠原则,许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千万富翁懂得“推迟满足”,注重长远思维
  
  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效率最高的方法是学习成功者的系统,然后效仿该系统。
  
  千万富翁注重理性思维,懂得让自己的思想控制情感
  
  懂得运用想象的力量,因为想象力胜过意志力。千万富翁懂得去设想最佳情形,设想自己获得了成功
  
  富翁们懂得财富并不与学历成比例有许多人孜孜以求地为了获取知识,最终成为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傻瓜。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思考起问题来教条刻板,不知如何把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知识常常会用于对成功者的评头品足。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是他们生活中惟一的兴趣,但却从来没有找到一种方式运用知识,把知识变为获取成功的手段让自己和家庭从中受益。
  
  对自我的教育投资才是最保险的投资
  
  总是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
  
  没有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计划。马克"吐温说过:“行动的秘诀,是在于把那些庞杂或棘手的任务,分割成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然后从第一个开始下手。”
  
  定期花一些时间去反省自己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对自己的想法充满热情,并迅速行动起来
  
  懂得目标要少而精,这样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两条准则:第一,设立目标必须通过严谨的思考和精密的测算;第二,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打折购物并不能“省”钱许多的购买者是冲动型购买者。他们没有携带购物单就出现在一家超级市场中。他们没有计划,在商场中四处闲逛,因而很可能在寻找商品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花费的时间越多,他所花费的钱也就越多。这个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证实。而且,在没有购物单的情况下,人们经常会购买几周以后才会需要或者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 猜你更喜欢:宁古塔(6)(流放,高贵,苦难,生命,文化)

我希望上面
宁古塔(6)(流放,高贵,苦难,生命,文化)

我希望上面这些叙述不至于构成这样一种误解,以为流放这件事从微观来说造成了许多痛苦,而从宏观来说却并不太坏。

不。从宏观来说,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部分流放者从伤痕累累的苦痛中挣扎出来,手忙脚乱地创造出了那些文明,并不能给流放本身增色添彩。且不说多数流放者不再有什么文化创造,即便是我们在上文中评价最高的那几位,也无法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流人才。

第一流人才可以受尽磨难,却不能让磨难超越基本的生理限度和物质限度。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毫无疑问,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

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我向一些远年的灵魂祭奠——为他们大多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那些我很熟悉的地方,更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点评一:

流放,作者又为我们触摸了大清帝国一个令人尴尬的部位。揭露鞭挞暴戾的统治者只是一个引子,作者要礼赞那些承受屈辱的文化人。他看重的是文明传播的价值,他在文化人前面加上“高贵”这样的修饰词。(老愚)

点评二:

黑龙江宁古塔,清朝流放之地。大规模的流放,是对生命和文明的摧残。作为流放的副产品,它很可能锻造高贵心灵,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化育流放地风俗。(马策)

点评三:

在此地,生命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和空间。在经历了剧烈的创痛与无情的挤压之后,流放的文人在陌生而荒芜的土地上重拾生活的欲念。他们开始吟诗,开始传递友情,开始拂去心灵的尘垢与阴霾,继而他们教书,他们传授佛法,他们教授耕作与商贾之法,以强烈的实证意识进行着文化的考察,全方位地推动着这块土地走向文明。于是,他们由可怜的流放者变为可敬的拓荒者。生命因苦难屈辱而蜕变,生命因播扬文明的火种而高贵。

尽管流放这种人生际遇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中也多有铺陈与渲染,但对生存灾难的呈示远非文章的终极目标,满腹满腔的冤屈、漫漫无际的孤独,并没有让流放的生命放慢或停止执著前行的步履,生命的长度、韧度、硬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明的艰难进化,这份由苦难而滋生出的高贵,才是作者双目的聚焦点和笔管的着力点。因了这种轻重取舍,使本文走离了一般性的欷?喟叹的框束,在完成对文化灵魂由流放到复苏的探访的同时,闪烁着不灭的理性光芒。(傅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