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知了的叫声

知了,知了的叫声

日期:2018-11-30 00:55:30    来源:互联网

“粘知了”与员工培训(知了,培训,弹丸,竹竿,层次)《论语》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
“粘知了”与员工培训(知了,培训,弹丸,竹竿,层次) 《论语》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头拿着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下拾东西一样,一粘就是一个。孔子问道:“你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5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去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三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上5个弹丸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有力而稳当,虽然天地广阔,万物复杂,但我看见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如因万物的变化而分散精力,又怎么能捕到知了呢?”其实,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和粘知了类同,只是处理的对象和复杂程度不同罢了。

  培训同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仅仅会做;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够做到熟练,就是像“竹竿顶上放3个弹丸掉不下来”;第三个层次就是要做到不分散精力,看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古人的这个故事可以说意味深长,既告诉我们企业培训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培训哪些内容。

  在日本,一个贴商标的工人必须经过两年的培训才能上岗,这么简单的一种工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最高工作境界下工作的工人。在思科,员工培训的时间没有规律,他们认为业务和培训是一体的,培训是无时不在的。这么说来,所有良好的培训都为了达到第三个层次———那个工作的最高境界。

  “粘知了”的故事,强调的不是技能而是态度的改变。而我们的企业通常定培训目标时总强调学员完成培训后能够做什么,即通过培训学员达到其知识、技能方面的长进。当然,对态度的改变的确复杂得多,要让学习者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建立共同的远景和配套的管理激励措施。
猜你也喜欢: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距离,立足点,外在,事情,遭遇)
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距离,立足点,外在,事情,遭遇)
  1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我们不免很看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并且绝对没有返回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也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世界,这会帮助我们分清本末。我们将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2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3
  
  在大海边,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声。
  
  4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
  
  5
  
  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明智的态度。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隔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
  
  6
  
  “距离说”对艺术家和哲学家是同样适用的。理解与欣赏一样,必须同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然后才能观其大体。不在某种程度上超脱,就绝不能对人生有深刻见解。
  
  7
  
  物质的、社会的、世俗的苦恼太多,人就无暇有存在的、哲学的、宗教的苦恼。日常生活中的琐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觉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这值得庆幸,还是值得哀怜。
  
  8
  
  纷纷扰扰,全是身外事。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观望着变幻不定的海洋。
  
  9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文|周国平 猜你更喜欢:一堂百感交集的电影鉴赏课(的人,忠诚,主人,同学,教授
一堂百感交集的电影鉴赏课(的人,忠诚,主人,同学,教授)
七月十号,为了让学生们在课余生活接触更多真善美的事物,认识社会的温暖,学会给予他人帮助。“追梦前行,青春无悔”三下乡实践队于下午迎来了实践活动以来第一个文体组活动??电影鉴赏,实践队队员与学生在会议室一起观看了电影“忠犬八公”。

在这次电影鉴赏的活动中,实践队的队员们和学生都被八公的忠诚所感动。林雪清同学更是在感动之余撰写了观后感,其原文如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日本,讲述的是一条叫小八的秋田犬不论刮风下雨,抑或冰天雪地,十年如一日地守在以前和主人每次分别的车站门口,翘首期盼已逝的主人归来,而最终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死去的故事。十年岁月,基本上就是一条狗一生的寿命,当教授夫人重回田地,看到已经步履蹒跚的八公仍在孤独等待教授的一幕时,她的心都要碎了。因为她在这十年光阴里同样思念着曾经和她情深似海的丈夫。夫人俯下身体轻轻地拥抱着年迈的八公,一如其年幼时一样亲切地称它为“好孩子”。夫人哭泣着问:“你怎么还在这里?你居然还在等啊”,这一刻,车站里熟悉教授的工作人员哭了,同样,我同许多同学也哭了。

八公临死的瞬间,它仿佛又看到了它的主人向它微笑着走过来,亲切地拥抱着它并和它一起向家的方向快乐地走去。虽然只是幻觉,但让人泪流满面的同时,又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期盼的事物终有一日会实现,这正是人性的光辉所在。影片从一个很小的观点循序渐进,一点点诠释出主人帕克和小狗八公感人至极的情感。一条狗对主人的感情,经历了那么多的年日和世事变更,却始终坚守着那份情,始终未曾改变!我是一个俗人,俗气地感动于最平凡的爱,直至泪流满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有人会觉得八公很傻,去等待一个永远不可能再出现的人,去憧憬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是的,人们很多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注重的都是结果,有时候连一个微笑里都掺杂了太多的功利。但现在的企业要求员工要“忠诚”,夫妻结婚时要求双方要“忠诚”,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要求“忠诚”,那么何为忠诚?

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后,或许你会得到久违的答案,就像教授的外孙最后的总结:所谓忠诚,就是不要忘记你所爱的人(don’t never forget anyone who you loved)。做人,必须要经得起谎言和诱惑,经受得起别人的嘲笑和敷衍,忍受得住别人不怀好意的欺骗和打击,经历过年少无知的轻狂之后,我们需要成长,要学会忠诚,忠诚于那些爱过我们和我们爱过的人。

还有就是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生命有时看起来坚硬得像一块石头,无坚不摧;但有时候又脆弱得像一个鸡蛋,稍碰即碎。当我们总是为了工作为了挣更多钱而没有时间去陪伴身边的人时,我们总以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为理由安慰自己和他们,但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好好的跟着自己的心去爱,去陪伴每一个值得你爱和陪伴的人。人生最经不起等待,岁月最经不起蹉跎。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那就用心忠诚去爱一辈子吧。钱多钱少真的不是衡量幸福快乐的标准,真正的幸福就是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贫穷与否,你总是被人牵挂和爱着,你心里也有着时刻牵挂和爱着的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总有一扇窗是为你而开,总有一盏灯是为你而留,总有一些人为你而翘首,等待着你的归来。”

一千余字的观后感,字里行间透漏出了林雪清同学的真情实意。从文中和课后老师们的反映亦可看出,其他的同学观看完“中犬八公”之后亦有其内心的想法,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纯洁美好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们,触动着他们的心灵。由此观之,这堂电影鉴赏课取得了不错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