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和现实的差距可以缩小,关键看学生就读的专业,哪一个更加适合自主创业,风险更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海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存在着很多未知数,除了要有生意头脑外,还要有资金、专业技术、创业背景、懂得市场运作等等。但是,有些专业的学生或许会更加适合自主创业,如美术、装潢设计类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一种创作行为,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创业背景和承担过多的风险。据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系把“项目设计”融入教学,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其中有近80%的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除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外,自主创业以理科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居多。那么,文科学生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自主创业之路?罗海鸥说,文科学生中也不乏自主创业的例子。如自由撰稿人、策划人、职业写手,甚至作家。文科学生的自主创业更偏向于自由职业一类,从这个角度上说,创业所需要的诸如资金、经验、市场等条件反而不会太苛刻,学生比较容易起步。
有专家指出,创业是一个整合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社会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独木难支”。相对于其他背景的创业者而言,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所以学校应当理解、支持和正确引导学生创业。“把创业纳入学校的管理教育思路中,成了许多人的共识。”暨南大学教授冯建生说,现在的高等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培训也千篇一律地指向就业,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学校应适当地在平常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市场动态、融资、法律等知识,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创业的意识与信心。大学生创业时,也应该选择一些低成本、低风险的小项目,改变好高骛远的思路,放下架子,扎实做事。
猜你也喜欢:任正非:制造华为的太阳乎(华为,自己的,的是,看了,尤其是)
任正非:制造华为的太阳乎(华为,自己的,的是,看了,尤其是) 早就听说以“狼”为本的华为公司了,但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识,一切仅限于道听途说。因为最近正撰写有关企业管理的文章,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在国际、国内都声名显赫的企业有所了解,就买了《华为真相》、《华为经营管理智慧》,还有一本新出的书《走出华为》,去书城还没有的卖,在网上看了该书的简介和目录,感觉和前两本书是大同小异,只是赞歌唱得更嘹亮些。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两本书都不是华为人自己的作品,而是外人搜集市面上各种有关华为的资料、报道、传闻以及一些扑朔迷离的消息加上作者自己的判断和提炼整合而成的,看完后给人依旧是一种扑朔迷离感觉,故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华为的资料和贴子来看。总的来说,华为给人依旧的是一种神秘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才激发起更多的人的好奇心,来了解它、揣摸它、演绎它。作为一名职业的法律人,只能从华为网站上公开的资料及报道,以及华为公司发展历程中可在捕捉的大事尤其是任正飞的讲话和文章来对华为公司作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读完《华为真相》、《华为经营管理智慧》以及搜集来的资料,尤其是《华为基本法》、任正非的讲话和文章,我的心里是五味俱全,在华为和任正非身上我看到从传统中走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个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完美主义、现实主义中一个个前赴后继的壮怀激烈,看到的是一种理性的坚持和不可思议的执着中的挣扎,企业家的成功都来自他们对职业和专业的理性坚持,而企业家的失败和痛苦往往都来自他们个性中的不可思议的执着,无论是任正非的神秘、还是海尔张瑞敏的“企业家就是为了企业不要家”、柳传志在人民大会堂不知天高地厚的豪言壮语、蒙牛的牛根生撒尽千金的悲壮、“小器之王”梁伯强曾经在北京的买单生涯后的觉醒、万科王石的四处扩张和回归等等以及还有许许多多有名和无名的失败者,无一不是在这种理性和执着的杂合中或沉或浮,但无论是沉还是浮,他们内心世界承爱的压力都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异。 猜你更喜欢:到锦江 - 描写晋江的散文(锦江,这一,大唐,让人,岷江)
到锦江 - 描写晋江的散文(锦江,这一,大唐,让人,岷江)
忽然,就想到锦江边。
不为别的,只因杜少陵那句“锦江春一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汉语最妙的地方,就是这一个字,就是一个境界。
来世十余载,我从未去过锦江,甚至连蜀地也未曾涉足。仅是儿时在《登高》的注解旁,得知锦江是岷江是一条支流,流经杜甫草堂,因而才有了这首千古之作。
锦江该是什么模样的呢?它在成都,这个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闲适散淡的地方。我想,它也一定是那么慢悠悠的吧,到哪儿也不急,从喜马拉雅流一出,她经历了太多的棱石棘草,如今到了这儿,怕是连河床都是温润的河泥,能很舒坦地躺在上面的。
她应该也不宽,就是一般大小,恰当好处,让人能清楚看清江畔盛开的野花和芳草,春一色来天地,这该是怎样的景象呀!锦江的两岸定是开满了不拘于颜色的 铺天盖地的花儿,水边或许还有灌木作为陪衬,锦江身旁,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锦字,不由就联想到花一团一锦簇之景,花叶交错,叶绿花红,锦江沿岸这景一定是摄 人心魂,才能让诗人看到此景想起大唐江山潜在的忧患来。
而江水呢。应该是带着点深沉的绿色的,如绸如缕,波澜不惊地流着,让那急性子的人儿看了也发不起脾气来。泛舟江畔,能看到粼粼的水光在周围闪耀,江水与阳光妩媚地挑一逗着,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抓住,却又抓不住任何东西。但她们仍在你的不远处,朝你眨着眼,抿嘴轻笑。
按着注释所说,杜甫当时的生活应该是窘迫的。然而我读到锦江二字时,却不由想到一副华美之景。在我的想象中,诗人应是在栋华美的高楼里作出此诗的, 时间一定是晚上。楼内灯火通明,朱红的地毯上摆着暗紫的屏风,案台上摆放的牡丹开得正艳。诗人站在窗前,其实眼前是一片漆黑的,他既看不到锦江,更看不到 远处的玉垒山。然而他在这儿生活了太久了,光凭着花香,他就能知道江岸的花开得有多旺盛。于是乎提笔着墨,一蹴而就,继而长叹了一口。
我之所以这么觉得,仅仅是这一个锦字。若是换成汉江或是岷江,都不会让我想到这样的华美。然而锦字所带来的,是一种大唐的贵气。因此当锦江流到我脑 海中时,它的色彩已经幻化成了斑斓的一片,一如春天。锦江的春一色,该是彩得动人,一眨眼,都会因未看到它而失落,若可以,只想与少陵一样,在江畔修一草 堂,长居于此,看门前江水西流,看岁月缓缓淌过……
只是,当我真想收起行囊,往锦江走时,却又犹豫了,如今流淌的锦江,早已不是大唐的那条,更不是我心里的那条。但终有一天,我会去看的,当梦与现实交汇时,我知道锦江,会在江头等我。
【点评】
作者的文笔非常美,对锦江的想象也是如诗如梦般令人陶醉。作者说“汉语最妙的地方,就是这一个字,就是一个境界。”,而整篇文章读下来令人赞叹的不仅是汉 字的魅力,更是作者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笔法的优美不在于铺天盖地的华美辞藻惊艳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是正如笔下的锦江般不急不躁地铺陈开,让人在舒 适中有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