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把目标都放在了赚钱这件事情上,恨不得24小时赚钱。
一心赚大钱,每天忙忙碌碌,顾不上休息,健身和家庭更是无暇顾及。
其实那时我很茫然,不禁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没时间坐下来好好享受一下一日三餐,我忙碌得有效率吗?
其实未必,我那时没有注意到注意力的重要性,
时间比金钱更重要,而专注比时间更重要。
注意力的强烈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
这与我们的幸福感觉紧密相连,
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往往也是效率最高的时候。
所谓奇迹就是一门心思做一件事,不管不顾外界的干扰。
不理会任何既成的事实和所谓的经验所为的规律,
一定要做到,然后做成了,这就是奇迹。
奇迹就是极少数人做出来的让大多数人惊叹的事情,
奇迹就是大多数人从来想不到要去做的事情。
但很多人平时的注意力涣散的如同陷入了时间的黑洞,
和家人朋友吃饭的时候,他们永远都在玩手机。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心不在焉,还是在玩手机。
开会讨论的时候思想开小差,没有用心听别人在说什么。
工作的时候这个论坛逛逛那个群里面聊一聊,看看八卦。
如果是在和客户沟通,那也无可厚非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各个app之间随意的切换。
这里点点那里看一看,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非常非常的常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的被浪费掉了。
所以大家不妨自我对比一下,检查自己的时间黑洞。
然后设法一一的补上,毕竟一个千疮百孔的池塘是存不住水的。
最后关于时间管理,还有一个技能是必须要学会的,
那就是要学会多任务切换,切忌长时间陷入一个问题当中。
最耗费精力的往往是一些长时间投入却没有起色的事情,
劳心劳力,得不偿失,一旦你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情,却没有任何的进展,
就应该果断的暂停投入到其他的事情当中去。
这个技能的基本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定要学会多人物多线条的进行,
这样才能够避免浪费时间,合理的分配好精力。
我们的时间,就是一种个人投资,投在哪里都随你。
投得好,可能可以像巴菲特那样变成有钱人;
投得不好,可能就是无所事事,一世无成。
时间它永远都在。就看你怎样珍惜它。
希望对你有启发,你曾经试过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吗,你是怎么解决的,记得留言转发哦。
—— END ——
猜你也喜欢:以创名牌为主导 推进R&D战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产品,核心,生产) 企业
以创名牌为主导 推进R&D战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产品,核心,生产) 企业核心能力在实体构成上,必须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卓越品牌为主导,大力实施、积极推进第四代R&D战略管理。实际上,品牌作为足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战略性无形资产,它是企业知识战略创新的结晶,是消费者获得高消费者剩余的产品的身份证。顾客购物可以从名牌那里获得满意,并同时避免了功能风险(如产品不如预期的好)、物质风险(产品威胁使用者健康)、社会风险(招致他人的奚落)、心理风险(影响使用者的精神)和时间风险(丧失了找到其他合适产品的时间)等等。因此,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是以名牌划分世界经济版图的世纪,没有世界级的名牌的企业将只能充当别人的加工基地。
毫无疑问,实施品牌战略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机制及其整个新型战略管理体系的构造,是关乎整个现代社会生产价值链条,即从产品设计开发、做成样品,到零部件生产、半成品组装、成品组装、产品的包装和运输、产品的分销,再到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然而,又正是现代发达的社会生产运作机理告诉人们,这一整条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部分对产品的价值增值功能是不同的: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而最能增大价值额度的主要是上游的研发(R&D)和下游的营销。只要看看耐克(几乎全部利润来自研发和以之为基础的品牌,自己根本无工厂生产)和可口可乐、百氏可乐(生产原料90%由本地供应,只有核心配方的主剂由总部供应)他们如何仅仅靠研发、配方和统一的广告、营销策划打造出卓越的核心竞争力来就可以了。显然,除了前面已谈过的通过营销抓核心能力的打造,并进而建构卓越的新型战略管理体系之外,另一大战略举措就是如何以创世界名牌为主导,大力推进R&D战略管理。从当前情况看来,首要应抓好的一点是,必须解决理念领域的一些不科学的、似是而非的认识问题。归结起来可以说,这有如下五个不等于:A、专业知识(技术)≠现实的生产力要素(杜拉克);B、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作为波音飞机的核心技术的发动机并不是他自己生产的,而是从通用那儿买来的;C、比较优势≠仅限于资源方面(劳力价格低等等)优势,它还尤其表现在核心能力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上。如我国除劳力资本低,还有大容量市场,不逊色于别人的组装能力、制造能力,特别是在这背后显然存在着的资源整合,即侧重于制造业方面的核心能力;D、总体上看核心技术短缺≠在某个领域、某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某时段内的R&D攻不出自主核心技术。长虹精显王的问世,已证明了这一点;E、自己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不等于不可以通过凭借市场营销、服务、文化制造优势等为基石打造出整合能力,不等于不可以以战略联盟形式,从入境的、非入境的跨国公司手中获得核心技术。 猜你更喜欢:别了,黄岭(谁也,别了,说着,的人,再见)
很多人都说,七月,注定了是离愁的日
别了,黄岭(谁也,别了,说着,的人,再见)
很多人都说,七月,注定了是离愁的日子。昔日喧闹的校园安静了,悄悄地消然来临了。
离开的那一天早晨,周围的人都对黄岭说着再见,再见了那一方1965年的石头,再见了那一片葱郁的障林,再见了那几朵散落的荷花。离校的班车载着我们渐行渐远,多少人回过头来,我们一起说着,别了,黄岭。
我很清楚地知道,这儿的夏天是鲜有人爱的,只有我还傻傻地爱着黄岭的夏雨,爱它的酣畅、淋漓。
不记得那是在离开前的第几个夜晚了,独自一人傻站在窗边,倚着逆来的风,暮色洒在了倦意的脸上,手机里响起了依然熟悉却又安静的旋律,记忆的微漾在耳畔拍起。我忘了一开始对黄岭是怎样的心情了,眼前,路还和来时的一样,一样的破败,只是小吃摊前沉淀的油脂更厚了。初入园时那满地的枯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扫净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再去抱怨黄岭的清冷和寂寥,能在心里泛起涟漪的,也只有那一片无悔的绿意。
雨滴轻轻拍打着窗外的樟叶,滴滴答答、莎莎莎莎,清脆的雨声与空气里泥土的香气缠绕着,气氛一改前几日的烦闷。风儿和着雨戏谑着,暮色里的灯下,撑开一把婉约的雨伞,在冰冰凉凉的雨水里,池中含苞的玉莲和久违的蛙声唤醒了许多人儿时的回忆,青春依旧,君颜未改,是谁离开了谁的未来。突然间,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爬了上来,黄岭,的确好美!青春和岁月都还安好,只是还奋斗着,追寻着未来。
在这场雨里,我有意去造访了那一段着满青苔的石板路,她依旧孤居在黄岭的角落里,安静地,用尽五十载的记忆去沉淀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留下了“652拓荒者”的太多足迹,谁也不知道作为最初的梦想者,他们又在这里留下了多少青葱岁月,或许是一年,或许是十年,亦或许是一辈子。直到今天,我们谁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只知道黄岭春晓的石碑依然还在,还在风雨里,屹立着,从未跌倒。
故事的开始有时候不见得总能引人入胜,只有在结尾处方能苦尽甘来。在很多人的眼里,黄岭,一开始是给了我们悔意的地方,然而到了最后,却也是黄岭这个地方,勾勒起了每一个人心底里的思念。这里的每一栋楼都残留着岁月的痕迹,破落、荒芜是黄岭村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体育场上依然堆砌着六十年代的方石,黄果树硕大的根茎诉说着她的年轮,大礼堂像极了电影里革命年代的讲堂。有时候,我仿佛觉得这里的一切就只是徐志摩朦胧诗里的意境。然而,佳酿陈香,也正是这想留不能留的韵味儿留住了黄岭学子的初心。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黄岭的这一年,有人收获了,也有人错过了,只是除了回忆,谁也带不走黄岭的任何一片树叶;除了思念,谁也带不走黄岭的任何一?黄土。能够在心里落地生根的,只有黄岭精神,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这也是川理学子的灵魂,支撑着每一个走出黄岭的人,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诚然,最是忘不了黄岭充溢的绿,都说积聚生命的绿色意味着青春和付出。如果生命是一支蜡烛,时间做光与物质的交换。有些烛会变成光芒,也有一部分变成晶莹的泪珠,悄悄流过眼角,但那永远是我们青春。仿佛她在告诉我们,你只顾低头走路,无暇留心路边的风景,你可能孤独,可能痛苦,但你的风景正在前面。
别了,黄岭;别了,黄岭的夏雨;别了,黄岭的绿。下一个雨后风起,我来看你。
2015年7月14日 于黄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