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段时间,我学习了学校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留给我们教师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与教育有关的100个方面的内容。细细读来,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发现阅读是支撑苏霍姆林斯基语文教育基本观点的核心概念,阅读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书中的很多章节,他都阐述了阅读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加明白阅读对于自身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因此,我对《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一节中作者的观点非常赞同:“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一直以来,自己还是蛮喜欢语文教学的,也一直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曾拜读窦桂梅、薛瑞萍、孙双金等名师的随笔佳作,发现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试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道理都明白,但是,我是否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我是否做到了博览群书?扪心自问,显然没有,我惭愧至极。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读了多少书?我们的家长读了多少书?是啊,我的确该拿这样的问题问问自己。(励志一生 https://www.txax.net)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怎么就不要求自己呢?作为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很少有过读书计划,全凭自己的喜好,想看时就翻翻,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也不成系统,更不能坚持,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在学校,我经常向学生和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力争在小学阶段完成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的要求。对于我的要求,学生们都完成得不错。毕业前夕的家长会上,我的学生们向家长展示了自己两年来的读书成果: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我不确定他们两年间读了多少书,但摆在面前的一摞摞厚厚的读书笔记让我深思;我的班上有62名学生,如果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我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呢?算算这个阅读量应该是惊人的。
作为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及论文也是我们常做的功课。这更离不开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我们读大师的教育随笔,总会被他们厚实的语言功底所折服,为他们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悠然自得而倾倒,他们渊博的知识、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教育乃至生命的哲学思考,无不折射出他们深厚的积淀。由此可见,阅读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最为重要的途径,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要能够写好文章,广泛阅读是必须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思维的火花才会闪现。
读书不但是我们职业的需要,更是我们内心丰润的源泉。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读书能让人穿越时空,突破有限,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生活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是人类一切成长的基础。面对忙碌与浮躁的生活,读书,能让我们的心性多浸染一些诗性的气质。因此,除了专业书籍,我们还需要常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很多时候,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会渐归平静。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无论是出于教师职业的需要,还是内心的精神需求,我们都应该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书,是我们必须的生活。我非常欣赏北师大教授肖川说的“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阅读,亦当如此。当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以从容淡定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便会荡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智慧!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老师更要读书] [写给高三学生:你在为谁读书?]
猜你也喜欢:25岁之前,你最好明白这些事(工
25岁之前,你最好明白这些事(工作,自己的,同事,当你,生活) 文/刘牧垚
临近过年,和同事聊起购买保险,24、5的单身狗们觉得一份保险比另一半更加靠谱。不知不觉,也到了要考虑家庭、置房、给父母养老的年纪。
有人说25岁,女生开始初老,不单是第一道皱纹爬上眼角那么简单。在这一年,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有了稳定的工作与生活,开始经济独立,学着离开父母在外生活。
许多责任也如接力棒一般,被接到自己手中,这时的你才真正拥有了发声的权利。而当你真正接触到社会的时候,会有许多感受,不必去读前人的心得感悟,也能够无师自通。
岁月赋予我们的,远不止一条皱纹,还有许多不经历,不会懂的道理。这些道理中,有好有坏,有令你精神振奋的,也有的让你怀疑人生。但这些都是你要懂得,要面对的。
25岁,我懂得了这些道理。
一:你最好早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至于努力错了方向
毕业后我从事了一份很光鲜且辛苦的工作,加班到零点如同家常便饭,终年无休止的出差。身边的同事如同割麦子,旧的不堪压力辞职,随后换上一批新人。与高强度工作相反的是,个人进步的速度。那是份对个人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和考证,但工作已经占据了全部的生活,能见缝插针学习的人,随便去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做到顶尖。
后来我辞职了,看朋友圈里前同事,又因为压力大生病,去医院吊水。我第一次为自己转行的决定感到庆幸,也许那是一条光鲜的康庄大路,但它无法带给我想要的快乐与提升,所以及时抽身,对我而言是选择了一条正确努力的方向,我为自己感到庆幸。
当你从事一份工作,再也得不到成就感;当你谈一段恋爱,对TA再也没有心动的感觉;当你在骨子里想要反抗的时候,请你一定要尊重心底最细微的渴望,顺应他寻找新的方向。
有时失去意味着新的得到。
二:你想要的,除了靠自己争取,任何人都靠不住
辞职后,我决定到外地发展,爸妈都很开明,尊重我的一切决定。一是,他们不认为儿女留在身边才叫孝顺。二是他们已竭尽全力提供一切,剩下的只能靠我自己争取。
大千世界,你会发现诱惑无处不在,有人靠出卖年轻的身体和漂亮的脸蛋,轻易得到许多。你可以羡慕,但千万不要效仿,因为所有的馈赠,早在暗中就标好了价码。有些得到,潜藏着更大的失去。
只有走正路,才能问心无愧。自己争取来的,就不会惧怕失去,因为你在争取中,也掌握了相应的能力。内在储备与能力是你最大砝码,经济独立是你永恒的底气。
三:能自己做好的,尽最大努力去做,千万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职场上,每个人先是同事,后是朋友,大多只有同事一层关系而已。所以不要试图在工作上讲情分,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收拾烂摊子,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本份,也是体现自己能力的主要途径。工作的完成度如何,也体现你的责任心。
否则不要只在发年终奖的时候,才怪罪别人的比你多。
四:感情的事,尽量随缘。若无充足准备,不要生孩子
明星家庭出轨不断,也与你无关。看看父母,你就有理由相信爱情。但婚姻大事,不要匆忙决定。逼婚、年纪大了,不是你匆忙决定另一半的机会。婚姻不似购买商品,虽然中途可以退换,但我依然向往从一而终的生活。好的婚姻令人绚烂,坏的婚姻令人腐烂。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妨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不必考察上岗,更需对下一代负责任。另外当你认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之后,更不要在家庭的压力之下,去伤害第三个人。
五: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难能可贵的不是一直成功,而是在跌倒后,依然能够维持住体面与姿态。勇敢的面对世界,感受每一次改变,去见识更高、更远、更辽阔的世界
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每一次坚持与改变,都是你难能可贵的经验。不要畏惧失败,人生触到谷底,反击的日子才能很快来临。只要脚步不停,你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写给每一个期待变更好的你! 猜你更喜欢:“围情”绪(的是,地基,围城,感
“围情”绪(的是,地基,围城,感情,的人)
熏一炉沉沉的香,温一壶暖暖的茶,放一放沉醉不知归路的心。
大家庭里的悲欢离合不可避免总是带些挑拨与戏剧性,没有谁能为你尽述“人生”的包罗万象。大家庭的喜剧故事也好,小家庭的柴米油盐亦或鸡飞蛋打也罢。这一幕幕的闹剧总有开场与谢幕,谁能说在“生活”这场景中他永远是看客,此时你是看客,彼时你就是主角。谜一样,没有预知性的人生你逃不掉。
我不知道怎样诉说才能更精准的阐述出我看完《围城》感受,这本书我一推在推,近几日才费心将其看完。可能我的表达会有些许脱节,政治生活中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人心诡谲我会尽力将其略去。可能是性情淡泊的缘故,这些人人之间玩弄心思权贵的恶劣嘴脸,我未加留心。我所疑惑关注的始终是围绕着能使人心贴心的“情”之一字。
《围城》中最使我惊心的是主角方渐鸿与其妻孙柔嘉的一段内心描写,以我所解,把原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有了丈夫(妻子)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任你痛快的出气发火。在父母兄弟面前你会有所顾忌,能忍则忍,朋友之间闹大了会绝交,佣人惹怒了要罢工。只有太太像荷马史诗里风神的皮袋,受气容量大,因为离婚毕竟不容易。把婚姻比做围城,飘飘欲仙进去了的人在其中就是如此肆无忌惮,戳皮撬肉的批判伤害。孰是孰非已经没有气力再去争辩。斗争的号角一旦吹响,没有皮开肉烂、呻吟作痛,是不会罢休的。我有些不太理解,无“爱”的感情如何再深深牵绊下去,这样的感情要拿什么去维系,拿这像长久养只阿猫阿狗都能生情的俗尘烂调去填补这无爱的缺口吗?我总觉有些不堪,“日久生情”这四个字有时很让我费解,无法给予正确的解读。一面觉得其太卑微,跟我想象中“魔力般”解不开,化不去的深情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一面又觉得其也有可理解之处,长久的依恋隐忍相守结出的情也是伟大的。这好像是考验一个人耐力容忍力的马拉松,坚持不放弃咽得下忍得过,迈过这一个个考验的坎儿,就能迎接瓜熟蒂落的胜利。没有人会笑你,这其中种种苟曲求全的艰辛,没有谁能熬得过你。
徐辛楣说孙柔嘉诱使方渐鸿进入这围城也可谓是千方百计,用尽心机。我有些茫然,她殚精竭虑为的就是掘一茔孤坟埋葬自己吗?或许这百转千回落寞的结局也是她始料未及的。简贞说:“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孙柔嘉牺牲的没有那么壮烈,她失去的仅是一汪付诸东流的情和几许千金难买的韶光而已!而已!!!
孙柔嘉像猫逮到活蹦乱跳的鲜鱼一样,千方百计诱使方渐鸿上了钩、入了套,把玩了几天才发现原来这只不过是一条徒有虚表、外实内空的死鱼。有一层跟我们连接的不甚牢固的光环虚妄地罩在我们身上,亲近的人穿过它直入我们心里,尚有距离的芸芸只能仰望紧挨着伫足。
看着一个人,你看到的是什么?是身不由己要往其注入的情愫,还是三思而后行警而待之的持重。飞蛾扑火、玉石俱焚不畏生死的英勇气概我没有,想其你也不会奢求拥有。身处乱世,贪着恋着守着本就错位的红线,不忍其斩断,屡屡气馁去挽回的是纯真的“爱情”还是随意将就的“日久生情”?可能在孤立无援的风尘乱世中,但凡是些许认真的情愫我们都会想死命抓住,不使其泯灭。
一段 模模糊糊就步入正轨的感情,相互间并未有正确的认识,仅凭单薄的“我的心里你的影”这些许似是而非的判断,怎么能融汇交付彼此的心。感情是一幢结结实实的高楼大厦,真情是它的地基,对的人是它其余的建筑成分。地基不稳,大楼坍塌、两败俱伤,地基真诚而稳固,建筑成分出了问题,砸的痛的无可毁尸灭迹的却是一意孤行的地基。
基础本就不稳固的感情,分开也是早晚的事吧!
我活着却不能收放自如的生活,周边的环境已超越我能驾驭的能力范围,甚而是生存的机会也欲要被赶尽杀绝,那么可信任的朋友无疑是我绝境逢生的依傍者了。在柔嘉姑母眼里本就微弱的近乎不堪的方渐鸿怎么会转而向其摇尾乞怜,请求给予一线生机呢!我不是要故意偏袒谁,我说过悲剧已酿成,是非已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