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和文学领域,虽只需触及“地下一层”就能进行创作,但是这样的作品很难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经说过,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得用区别于别人的语言。也有人曾经问美国爵士乐钢琴大师塞隆尼斯·孟克:“你何以能弹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呢?”他的回答是:“这世上的每一架钢琴都是88个键,每个人都是在这上面进行弹奏,没什么区别。”然而,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弹奏出像他弹奏的那样精妙绝伦的曲子。
由此可见,如果创作者没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创作出的作品就无法真正打动人们的心灵。显然,以上两位都找到了通往更深处——也就是“灵魂的地下二层”的道路,在整个艺术领域,这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单拿小说来讲,如果只是一篇触及“地下一层”的作品,读者很容易找到问题,因为读者都能轻易读懂。但深入到“地下二层”的小说则不同,这样的作品因为足够深入,所以更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震撼、无法忘却。就如在家淋浴和泡温泉的差别一样,一个是渗入到最核心的部位,另一个则只停留在皮肤表面。所以,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必须一边保持清醒,一边深入到灵魂的更深处。
人若是没有故事,就难以维持“自我”。小孩们需要故事,每当他们听到别人说什么,就本能地跟着模仿。于是,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就在他们的生命里生长起来。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会变得芜杂。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或繁或简、或喜或悲的故事里,体验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猜你也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前传(机会,前传,她说,墨尔本,的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前传(机会,前传,她说,墨尔本,的是) 谁也没想到,毕业于北京二外、英语过了8级的表妹会选择做空姐。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跑来问我,你说,去工行做柜员和到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我该选哪个?
这俩选项确实有点远。我只能说,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错,工行意味着稳定,随着资历的增长你会有更大的升职空间。空姐不一样,在职业的前半程,你可以拿着比同龄人高的薪水吃喝玩乐,可是到了职业的后半程还得重新想出路。
可是,这姑娘铁了心要去看世界。
几个月后,她如愿以偿,法兰克福、墨尔本、东京、首尔、斯德哥尔摩……她说,语言的优势很快让她在小组里脱颖而出,迅速拿到飞国际航线的机会。
看着她在德国的小火车上感叹老龄化问题,在墨尔本的黄金海岸踩沙子,我想起这姑娘一年来的委屈与成长。
第一次来吐槽,是顾客把面包砸到她的身上。航空公司的面包是硬了点,她一直在解释,可最终还是成了顾客的出气筒。我问,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她说:我捡起面包进了工作间,进去之后,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我感叹,这姑娘好有职业精神。
第二次一起吃饭,她说,大家对她的评价是“不像90后”。嗯?看来你很靠谱。她乐,关键是大家都太把自己当公主了。举个例子。有一次飞行途中,飞机上的卫生间出了问题。空姐们都捂着鼻子摊着手,这可怎么办呀?其实谁都知道该怎么办,但就是没人肯出头。表妹看着洗手间门口的人越来越多,拨开众人走了进去。问题自然是解决了,她的雅号也来了,女爷们儿。
同龄人可以说出很多她被器重的理由,她自己也可以说出个人专业上的优势,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前传,你最后拿到的那个机会,并不是空投下来砸到你身上的,也不会仅仅因为学历与资历就落在你的身上,关键是,如果你在非考试状态下拿到好成绩,那么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免试入场了。
总是被拿出来念叨的前传还有不少。
某某某对自己真够狠的。刚到单位,就跟着小组做项目,本来是个无名小卒,项目结束已经成了头号种子。你说一小姑娘,啥杂事都干,晚上直接睡沙发上,这样的拼劲儿,哪儿不抢着要。
还有那谁谁谁,实习的时候把一破事儿干得特精彩。本来可以随便应付,他生生做得让所有人记住了。事情的结果很简单——这个本来不是他的机会,关键时刻给他加了分。
聪明人会说,我的精力是有限的,得有的放矢,做些对实现目标有意义的事。可是,你真的认为那些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他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知道自己能收获什么吗?
要我说,他们种下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在每一件事上,他们都用高水准要求自己,当高水准成为一种惯性,那些对付的、刚及格的,或者没有拿到高分的,在自己这儿首先就过不去。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是在什么时候种下了这些“可能性”,只是,种得多了,收获的概率也就大了。
很多人会觉得,那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我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呢?或者说,我只做能看得到结果的事。于是,离结果最近的那些事,跟前堵了一拨人,虎视眈眈。在可能出彩的每一刻,他们却宁愿让自己闲着。这大概就是很多人的机会前传没有写好的原因吧。
最后说说我的同学。她在大学里做的那些事,神经大条的我们最初都不太理解。
比如,周五晚上女生们忙着吃饭逛街谈恋爱,她却忙着泡英语角。学校里承办一些国际讲座,我们都是后排观众,她永远坐在第一排。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她的不同——她坐到了台上,我们还在台下。
以后的每一场国际讲座,非外语专业的她都是当仁不让的翻译。值得一提的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国外高校的教授,对方对她青眼有加。于是刚一毕业,她就出国了。
这个前传写得过于精彩且不露痕迹,以至于多年后我们还在讨论,她是太积极太向上呢,还是内心一直有把尺子。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本能拿高分的机会前传。 猜你更喜欢:等待才会想(坐着,灯火,自己的,的人,都是)
正对着
等待才会想(坐着,灯火,自己的,的人,都是)
正对着一号楼坐着,自习室不再的灯火通明,只黯淡的一点灯光,自然安静得,像最初到现在不变的想念。
依稀觉得天已经亮了。在没有星星月亮只有远处高楼灯火照亮似乎近地的云层,给出朦胧的些许安慰的夜晚。凌晨一点。
天空。宿舍。走廊上。一个人坐着,任凭或微兼细的风不经意间的可爱流动。抬头也好,望见的不是星星点点,是微光映照下意念中不禁触摸的丝丝缕缕实际上淅淅沥沥的莫名呼喊。
隐藏着,只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涟漪变幻着惊涛骇浪,旁人看来,依旧的天晴,不值得宣扬的虚无缥缈。
静。由始至终天的主色调,因而心烦意乱的声音会很有感觉。标志性的东西突然地变了,意外的感觉油然而生。
上天给等待的人的礼物。多的少的微甜的想念。沉醉。然后微笑着,用渴望混合爱恋,偷偷地庆祝。
寂寞。空虚找到了催化剂,兴奋地玩弄着情感主宰,左右着自己小小世界的天气。
恋爱。东。西。南。北。都是你的位置,却真实地看不到。心里填满了,又矛盾着,为什么你不在身边。